5月29日下午,化蕴大讲堂第26期在工科楼A121会议室举行。中国石化青岛炼化公司副总经济师、党委组织部部长、企业资源部经理,我校1994届炼制系化学工程专业校友王锋重返母校,为在化学化工学院学子带来了一场题为“甘为人梯,精准育才——能源行业人才的就业选择”的专题报告。
讲堂上,王锋校友结合自身丰富的组织干部和人力资源管理经验,以及在中国石化的工作实践,深入剖析了当前能源行业发展趋势下的人才需求与成长路径。针对当下毕业生中存在的“考编热”现象,王锋以自己三年援青并获得青海省“援青积极贡献奖”的经历为例,强调职业安全感并非仅源于编制。他指出,能源行业正处于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期,氢能、碳捕集利用与封存(CCUS)、生物航煤等前沿领域为人才发展提供了广阔天地。他鼓励学生关注“能力成长度、价值创造感与行业生命力”三个长远发展维度,选择能够深度参与能源变革、实现知识价值转化的平台,并指出实业创业同样是石油人的重要发展路径。
王锋详细阐释了央企视角下的人才素质模型。他援引“中国催化剂之父”闵恩泽院士的典范事迹,强调价值认同与忠诚是职业发展的根基;通过席秀海、于群等优秀校友扎根一线的故事,诠释了踏实深耕的重要性;结合青岛“东方氢岛”建设实践,他分析了催化裂解、高端聚烯烃等十大技术趋势,指出创新是突破行业瓶颈的关键;同时,他提出“IQ/EQ/AQ”三维成长模型,强调个人能力、组织培养与团队协作的协同效应。
面对即将毕业的学生,王锋提出了具体的建议:一是锻造扎实的专业能力,练就“金刚钻”;二是实现从校园到职场的“软着陆”,着力培养责任感、沟通力与团队协作意识;三是强化心理韧性,积极应对挑战;四是善用校园人脉资源,为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基础。
在互动交流环节,本科2021级学生梅国栋就“如何平衡专业技术深耕与情商培养”提问。王锋以“人材-人才-人财”的进阶理论回应道:“央企需要的是‘自带光芒’的复合型人才。专业能力是立足之本,而情商则是将知识转化为价值的‘催化剂’,二者如同车之双轮,缺一不可。”其精辟的解答引发了现场师生的共鸣。
讲座最后,王锋深情寄语学子:“石油的价值在于燃烧,而你们的价值在于让这份燃烧更富智慧、更具远见。”这句饱含石油人使命感的结语,为新一代能源人的职业征途指明了方向。
供稿:化学化工学院
作者:柳伟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